春鱼秋蟹,春江水暖,大地上桃花盛开。经过一季寒水的鳜鱼,肥嫩鲜美。烟波钓徒张志和,在他的《渔歌子》中唱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词中的鳜鱼。就是现在白话一些的桂鱼。中国人习惯上把这个时候的江河水,叫做桃花水,把这个时候的鱼,叫做桃花鱼。故鳜鱼又被世人成为桂鱼、桂花鱼、季花鱼、鳌花鱼等。
经历了饥寒交迫的寒冬,又要为即将到来的繁殖期储备能量,每年冬去春回的三四月份,正是鳜鱼摄食最活跃的时节。笔者结合一些文献中对鳜鱼习性的记载以及这两个月对鳜鱼的垂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以下经验,望能与广大钓友探讨共获提升。
一、鳜鱼摄食生理机制
视觉和侧线
在鳜鱼捕食行为中视觉和侧线起主要作用。视觉和侧线均能独立地对猎物进行识别和定位,并诱导对猎物的攻击反应。鳜鱼一般首先利用视觉信息,仅在视觉受到限制时才利用侧线信息捕食。
l、视觉特征:光敏感性(明显反差)、不连续运动与梭形形状
(l)光敏感性
鳜鱼视觉通过舍弃色觉和降低视敏度,从而大大提高其视网膜的光敏感性,使鳜鱼视觉对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反差的食物特别敏感,而食物的颜色则不起决定性作用。
(2)不连续运动与梭形形状
鳜鱼视觉对猎物的运动和梭形形状非常敏感,由于鳜鱼的持续游泳能力不强,不能以追逐方式捕捉连续运动的猎物,因此鳜鱼主要捕食不连续运动的猎物。
分析:
拟饵颜色不占主导地位,对拟饵的选择以梭形形状及能对其视觉产生刺激为主,操控以各类带有抽停的手法为主。
2、侧线
鳜鱼的侧线主要对猎物的低频振动起反应,适于对饵鱼产生的微弱振动进行识别和定位,使鳜鱼在视觉不能很好起作用时仍能正常摄食。
分析:
低频震动,顾名思义即频率比较低的振动。一般10Hz以下为低频,10-—1000Hz为中频,1000Hz以上为高频。振动(又称振荡)是指一个状态改变的过程。即物体的往复运动。地震、轨道震动都属于低频振动。一般来说,当振动频率较低时,对鳜鱼的刺激可能是振动的加速度起作用。这就解释了操作拟饵时,停顿之后的突然抽动,最容易诱发鳜鱼攻击的缘故。
3、味觉与触觉
鳜鱼口咽腔味觉和触觉在食物吞咽过程中起很大作用,对摄入口中食物的味道和软硬进行最后识别,这有助于弥补鳜鱼攻击猎物时识别的不精确性。
分析:
既然鳜鱼对摄入口中的食物会再识别,这就显得扬竿做合时机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经验总结
摄食习性
鳜鱼是一种偷袭伏击类凶猛鱼类,终身主要以活鱼为食。这是由鳜鱼的摄食感觉机制决定的。
l、鳜鱼对食物的选择性
既然鳜鱼在摄食中主要是利用对运动刺激敏感的视觉及侧线,而对食物的化学刺激不敏感,因此鳜鱼一般拒食静止不动的食物,终身主要以活饵为食。
(l)对拟饵大小的选择
鳜鱼(包括鱼苗)由于其上下颚的生理特性,使其口裂方向为横向,故其吞食饵鱼的个体大小,主要取决于饵鱼的体高而不是其体长。所以只要拟饵的高度小于鳜鱼口裂的高度,一般都能吞入。有文献记载,即使食物的长度等于它自身体长,也能整条吞入。若饵鱼较长,无法一次吞进时,它则能将已进入胃中的部分卷曲在一起,继而纳入剩余部分。
(2)不同鱼龄对食物的需求不一
一般的鳜鱼仔都是开始从尾部吞食饵鱼的。文献中提到,这是由鳜鱼仔发育的内在因素引起的:小鳜鱼虽然色素沉着早已发生,但眼还没发育完全,因此,它捕食饵鱼主要靠触觉感来进行。而细小饵鱼的运动又主要是尾部的振动,故都是从尾部被鳜鱼吞食的,常常是半条鱼含在嘴里,半条鱼露在嘴外,边吃边游边消化,最后把鱼头吐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在用卷尾蛆做钓时,总感觉有鱼口,但是总难以做合的原因。所以,路亚鳜鱼不同于大嘴鲈鱼。在使用软虫类拟饵时,不仅要保持软饵尾部的泳姿,还应尽量将钩体穿达软饵底部,或在钩体的底部,再接一枚钩子,提高刺鱼率。
当鳜鱼逐具成鱼外形,尚未长出鳞片,但其眼的功能和侧线系统逐步发育完善,对外界的反应日趋敏感,此时的鳜鱼就主要依靠视觉来捕食饵料鱼,摄食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开始从吃小鱼尾部改为开始从头部吞食。有文献记载,一般成年鳜鱼常吞食超过自身长度的鲢鱼、青鱼、团头鲂、鳊、细鳞斜颌鲴等活鱼苗。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其摄食对象有所不同。全长15厘米以下的鳜鱼喜食虾类及小型的鱼等,25厘米以上则喜食较大型鱼类鳊、鲤等。
2、鳜鱼捕食行为特征
鳜鱼喜食活饵,其捕食是采取隐蔽等待、缓慢跟进、突袭攻击的方式:通常是在水中隐蔽起来,当发现猎物时,以一侧眼睛紧盯着猎物,并随时调整自身方位和姿态,对食物突击窥视一段时间后突猛然出击,当头咬住,随后吞进。而选择活鱼还是活虾,则依其生长年龄及生活的水域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l)在浑浊水域中
鳜鱼在较浑浊的水域中视觉受到很大限制,侧线在捕食中起主要作用,此时鳜鱼对活鱼或活虾的选择性不大,其选择哪种活饵,仅与这种活饵在其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多寡及易得性有关。
(2)在清澈的水域中
在清澈的水域中,水对光的散射能力强,中水光线充足,水体明亮,这使得鳜鱼能完全利用视觉成功捕食饵鱼,此时鳜鱼主要靠视觉来捕食。而鳜鱼摄食的视觉特征是不连续运动及梭形形状。运动决定鳜鱼对猎物的远距离跟踪反应,猎物形状则进一步决定鳜鱼对猎物的近距离跟踪反应和攻击反应。小鱼具有很强的运动特征和梭形形状特征,而活虾虽具有较强的运动特征却不具有梭形形状特征。因此当鳜鱼在水质清澈的条件下主要依靠视觉进行摄食时,选择梭形的鱼形拟饵,可能效果会更好。
(3)夜间模式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鳜鱼的另一个视觉特征是光敏感性很强而对猎物的颜色不敏感,这使得它能在一般饵鱼眼睛不能起作用的夜间识别饵鱼的运动和大致形状,从而以偷袭的方式捕食饵鱼。鳜鱼的饵鱼主要是浅水底层鱼类,如鲫、鱼旁鱼皮等,这些鱼类的视觉特征是属白昼视觉型,虽然具有发达的色觉,但由于其光敏感性较差不能在夜间起作用,而它们银白色的身体却很易在夜间与黑色背景形成反差,使鳜鱼在夜间可以以突袭方式捕捉饵鱼。
就总结到这里,希望以上信息能对广大钓友有所帮助。写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也希望大家能一起互相探讨,谈谈自己的经验,分享下垂钓技巧,大家一起进步!
注:钓技能够获得提升的前提,是有鱼可钓,有资源可以供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希望大家都能钓后放流、环保垂钓!